擦亮航天科研人的奋斗底色
李占山:“神舟”搜救兵
郝井文:捍卫祖国蓝天的“王牌旅长”
赵岩:“爱琢磨”的技术革新能手
汪春霆:把“不可能”变成可能的人
读懂103岁营养学家的家国情
病床上的一堂特殊党课:需要我,我就干!
刘前东:做昆仑上的幸福守望者
冷菊贞:用好风景写出创业经
王小莉:左手落槌有声 帮扶弱者用情
大型射电望远镜,被称作“观天神眼”。在它们的制作过程中,1毫米被分成100份,每一份称为“1丝”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所的高级钳工夏立,就是一位在“丝”的维度上工作的人。
她成功研制了世界上首条电能表自动化检定流水线,实现了电能计量自动化检定从无到有的突破。她用三十余年的专注与坚守,给工匠精神做了一个精美的注解。
在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六作业区采油48队,采油女工刘丽拥有一处让人羡慕的、以她个人名字命名的“刘丽工作室”。据统计,自刘丽工作室建立以来,大庆采油二厂的创新创效成果数量由过去的每年100多项增加到现在的每年300多项;工作室共研制革新成果近千项,累计创效近亿元。
“活干得好,说明你人品好;活干得好,说明你这个人可交;活干得好,你才有威信;活干得好,你才能受到尊重。”在从事变压器制造装配工作的30年里,这句话深深刻在王树林的骨子里。
三代产业工人与一家三代同站在一个讲台上,这是雷师傅做梦都没想到的情景。回去后,雷东风在他的朋友圈里分享了这样一段话:初中毕业的我站在大学教室里,给大家分享匠人精神。儿时的我一直有一个梦想,做一行爱一行精一行,经过几十年的奋斗,终于换来今天的幸福。
王亚蓉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纺织考古学家,她的工作是参与考古发掘,同时对发掘出的服装、装饰、书画等纺织文物,进行修复、整理和研究。纺织文物的发掘和研究,是我国考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于国家历史、文化、工艺、礼仪等各方面的探索,都有着重要的意义。
北京西城区广外医院的副院长刘云军,三年前作为北京市第三批援青医疗队的队长,来到青海玉树州人民医院,他从医院体制机制改革入手,为玉树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。
2014年刚来到这里时“白纸一张”,佟汝巍更多地想着“干一行爱一行,不辜负期望”。如今,一个个家庭破碎后又在他面前重圆,一个个灵魂迷失后又在这里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,这份工作已成了他为之坚守和奋斗的事业。
尘封63年的往事被发现,他不愿被采访,不许儿女张扬,“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很多战友,都为党为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。他们为党为人民的功劳都比我高,我有什么资格标榜自己,我有什么资格到处炫耀自己?”
位于湖北省大别山脉的英山县,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老话,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,这里也是闻彬军的家乡。大学毕业后,走出这里,闻彬军功成名就。在事业顶峰时,他怀揣着造福家乡的初衷,又回到了英山。
2018年10月11日14时39分许,老山西侧,坝子雷场,一位战士发现了一枚少部分露于地表的加重手榴弹。他对同组作业的战友说“你退后,让我来”,独自上前排弹。
2018年,在平昌冬季残奥会上,中国轮椅冰壶队获得金牌,实现我国冬季残奥会金牌和奖牌零的突破,创造了历史!
“对于弱者,司法应最大可能展现其能动性。”王小莉,江苏省泰州中院民三庭副庭长。工作十多年来,她情系民心、踏实做人、公正办案,用顽强的毅力克服右手残疾的不便,用积极乐观、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和实际行动,充分展示了一名新时代青年法官的精神风貌。